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群众利益无小事,民生工作大于天。近年来,临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踔厉奋发聚力民生工作,攻坚克难不断补齐民生短板,兜牢民生底线,提高民生质量,让群众的幸福更有“质感”,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分享了高质量发展“新成果”。
民有所盼,政有所为。过去一年,临县全面贯彻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“一计划十方案”,全县二本B类以上达线1838人,其中清华、北大达线4人,高考成绩再创历史记录,教育质量显著提升,全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场推进会在临县高规格召开。实施了城区主街道雨污分流、太和路从龙路提质改造、人民大礼堂维修加固、二道街步行街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项目,启动了20个美丽乡村和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,完成农村公路改造75.9公里、农村饮水安全修复保障212处,清理整治“六乱”1000余处,城乡面貌不断改善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全市移风易俗现场会在临县召开,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。全县动态保障危房改造,就业稳岗政策到位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平安创建稳步推进,高标准办理省12件、市5件、县9件民生实事,坚持为全县“三类户”给予每户500元的购煤专项补贴,为“三类户”家庭大中专学生每人给予300元的疫情防控返乡交通补贴。
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。新的一年,临县将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,民生投入只增不减,惠民力度只强不弱,民生实事只多不少,以更广情怀凝聚高质量发展力量。
在办好优质教育方面,将紧紧扭住“学校、校长、教师”三个主体,加快推进临县一中新校区建设,完成8所寄宿制学校和3所幼儿园改造任务;持续深化高考改革、校长职级制、教师“县管校聘”、绩效工资等一揽子改革,继续实施“国培计划”,深化与省教科院、山大附中、山西传媒学院等省级一流名校合作,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,提升教育教学水平,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、高中教育内涵发展、中职教育特色发展,着力打造吕梁山上的“教育明珠”。
在提质卫健事业方面,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,在完成人民医院试点改革的基础上,逐步全面推行。启动疾控中心、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项目。严格按照“乙类乙管”措施,强化医疗资源储备,加快应急能力提升,全力做好儿童、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治和健康服务,坚决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推进“智慧医疗”建设,开展省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合作、省级专家与县内医院医务人员结对帮扶活动,建立横向联动县级医院科室、纵向连接省级医院的5G智慧医疗体系。落实分级诊疗,就近提供高效优质医疗服务。争取启动体育馆建设,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,繁荣体育事业。
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,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、非物质文化传承工程,持续开展“送戏下乡”惠民工程,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实现群众活动多样性、服务方式创新性发展。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,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,加快推进碛口5A级景区创建,以及正觉寺、南圪垛、丛罗峪三个3A级景区创建,推进李家山、西湾等传统村落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,提升前青塘、孙家沟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水平,推动汉高山、紫金山、大度山康养旅游项目,年内完成大度山、紫金山旅游公路建设和汉高山旅游公路提质完善工程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、非遗展示、实景演艺、互动体验等精品项目,开发研学游、康养游、自驾游、体验游等文旅新业态。
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,大力实施以吕梁山护工、“临县的哥”、“临县工匠”、跨境电商等为主的“人人持证、技能社会”全民技能提升工程,持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。全面落实社保降费、稳岗返还等政策,统筹抓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、贫困劳动力、下岗职工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。推进零工市场建设,扎实开展就业帮扶,严格落实“六个一批”政策,重点针对全县“三类户”中未稳定就业人员,继续开展“131”就业服务。力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600人,城镇新增就业4100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00人。
在强化社会保障方面,推进全民参保计划,落实困难群众参保费用资助政策,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;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救助帮扶,完善农村特困人员、城乡低保、残疾人等救助制度,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、孤儿、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关爱帮扶力度,保障好特殊群体基本生活;落实退役军人各项优抚政策,加强“两站一中心”建设,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;加快推进殡仪馆和公益性公墓建设;进一步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,做好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养老服务。
“民者,国之根也,诚宜重其食,爱其命。”民生工作是群众眼里的大事,关乎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长治久安。一件件民生实事,一点点真情关怀,照亮了万家灯火,温暖了百姓心窝,愿“民生清单”变为人民群众的“幸福账单”,愿群众的幸福更有“质感”,愿临县的发展更有“温度”!(记者 任昱)
吕梁日报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欧洲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